社会治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与个性化。精细化是比规范化更高境界的层面,它不仅要求规则的明确化、程序化和系统化,还意味着各个治理单元的精确、高效、协作及持续运行。它不仅仅是学校系统内部管理的精细化,更是面向社会、真正解决问题的互动治理方式。
精细治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治理要求将岗位职责具体化、明确化,使学校各个中层单位的所有管理者都能较好地履职、尽责,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治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理成本的治理方式。
精细治理是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在其位谋其政,有位当有为”,履职尽责的前提是落实好职责、守护好职责,落实好职责、守护好职责的前提则是精细化厘清各项职责。如何落实好职责?就是要立足岗位,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既要全面把握职责的广度,不留死角,又要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既要把既定任务落实到位,坚持标准不动摇,又要在落实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改进落实职责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从而确保岗位职责能够得到落实。如何守护好职责?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边界、权力范围,做到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在职责范围内,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在职责范围外,严守规矩,不碰红线,确保职责在自己手中不掉线、不乱码、不削弱、不变通,清清白白履行职责,坚定不移守护职责,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拼搏激情,高昂的进取豪情,用良好的精气神,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履职尽责。
精细治理并不是“斤斤计较”。精细治理中的“精”,并不是精微的意思,而是“精心”的意思,是指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对事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办学过程和具体事项,投入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谋划;精细治理中的“细”,并不是细枝末节的意思,而是“细分”的意思,即是把哪些重要的事情,哪些不重要的事情,哪些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哪些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区分开来,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做好。精细治理,并非要让学校大大小小的事,都尽其所能地做到精细的程度,而是要尽其所能地集中资源,把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做成功。精细治理的实质在于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既是将学校战略规划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提升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各个中层单位要结合实际,按照“精细”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完成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治理在单位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治理精细化,不是说要在具体事项上管得细,而是要让职责行为更有预期、管理过程更公开、责任划定更明晰。只有在积极履职尽责,鼓励各个治理主体参与、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下,以更有利于开展合作、形成合力的方式解决办学难题,治理的精细化才能带来如愿的效果,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才会更好地结出璀璨之果。